北极星环保网讯:中央环保督查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牵头督查工作的环保部长,却成为北京市代理市长。三年间两次转变身份,打破数次人事调整记录,从部长到市长,陈吉宁的两次跨越,值得解读玩味。
他有欧洲留学经历,长期在象牙塔里搞研究,不是院士却当上了清华大学校长;他环保专业科班出身,是“政治素人”且无机关工作经验,意料之外受命环保部长;他没有任何地方主政经历,却再次进阶成为北京市代理市长。
2015年3月1日,陈吉宁作为环保部部长首次亮相时,口袋曾作为媒体人士,参与了那次媒体座谈会。
当时,中国的环境问题,伴随着雾霾的频发,已成为公众最为忧心的话题。也许是历史性的巧合,在陈吉宁任部长的当口,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朋友圈。那次媒体见面会,陈吉宁自然也被媒体问到,对这个片子的看法。
值得赞许的是,陈吉宁并没有回避这个敏感的问题,他回应到:看到柴静的报道,他想起了一个人,写作《寂静的春天》的瑞秋•卡森女士,是她从环境健康的角度入手,唤起了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他说,面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挑战,媒体在环保部和公众的互动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新市长,新使命
北京作为首都,无疑是中国最为瞩目的地方行政首脑,北京市历任市长,都具有主政一方的深厚阅历,并具有更为广阔的仕途前景。以此来观察,陈吉宁无疑打破了诸多常规,为“学而优则仕”的一众学者型官员,树立了新的标杆。
不过,常规就是用来打破的。自十八大以来,在人事变动中的诸多新意,总是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向和调整,既有的执政思维,总是要通过新的人事安排来实现。
从这个角度观察,陈吉宁的变动,就具有了合理性解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是京津冀地区最早开始联动的领域,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个月前,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时指出:北京市环保压力传导不够与工作统筹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有:工作落实和考核问责不够到位,大气环境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城市环境管理仍然比较粗放。
环境问题积重难返,频发的雾霾让首都北京局面尴尬。因此,要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北京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那么,陈吉宁任市长,就具有极强的指向性:着力解决首都面临的环境问题。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科学课题。而陈吉宁既是环保行政大吏,又是生态学专家,他的获任,就变得顺理成章。
事实上,陈吉宁担任环保部长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其“强势环保”的施政态度公众已经有目共睹。
在任职环保部长期间,环保督察已经成为常态。每次重污染天气一来,环保部就派出数个督察组,赶赴重点地区检查各地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情况。从2016年开始,环保部还先后开展3批中央环保督察,覆盖22个省区市,问责近万人。
今年4月,环保部又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实际上,在那次新官上任的吹风会上,口袋也现场聆听了他的施政计划。他表示,过去的环保部门,给人的感觉是执法过松、过软,企业不守法是常态,这种状况何谈环境保护。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切实贯彻实施新《环保法》,让守法成为底线和常态。
学者型官员
陈吉宁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攻读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来在英国的帝国理工医学院土木系环境系统分析专业攻读理学博士及博士后,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主任,以及清华大学副校长、校长的职务。不难发现,这是一位专业性较强的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陈吉宁是国内水污染治理专家,在2001年和2004年先后主持了国家环保局“辽河流域‘十五’环境规划”和“全国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框架与行动方案”;2000年至2005年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科技部“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和“污水回用技术、政策和规划研究”等重大研究工作。
在调任环保部之前,陈吉宁已经是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还是国际预测环境变化专家组成员、国际水协议程委员会委员。
而陈吉宁的成长经历,使他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他曾经提出,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上,今天发达国家大约十亿人口完成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的历史过程中,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干扰,不同的环境问题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尺度里分阶段解决的。
过去的30年里,高速发展的中国完成了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二大浪潮,对环境也产生了冲击。如今的中国已经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阶段。北京市要为全国摸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任务何其艰巨。如何处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陈市长的作为,必将影响深远。
原标题:从部长到市长,生态学者陈吉宁的历史使命